2020年贵阳学院图书馆6月图书推荐

作者: 时间:2022年03月31日 16:05 点击数:

       

书名:

端午节



作者:

孙正国

推荐理由    

《中国民俗文化丛书》将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真谛展示给广大民众,使他们对中华大地、对祖国同胞、对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淳厚的民俗民风怀有更深刻的眷恋、热爱和崇敬。

作者简介

   

孙正国

1972年生于湖北利川,土家族,文学博士,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兼任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,中国民俗学会理事,华中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,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教授,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兼职教授。

内容梗概    

本书主要介绍了端午节的习俗、端午节的传说、端午节的来历、端午节的诗词以及端午节的当代演化等内容。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,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、民族的精神、民族的真、善、美。


书名:

边城



作者:

沈从文      
推荐理由    

从一开始,沈从文就描写了边城端午节的热闹场面,继而补写了两年前端午节翠翠见到傩送的情景。边城在沈从文的笔下,每个人都热情诚实,人人均有君子遗风。人间每天都在发生悲欢离合,这和时代的背景是分不开的,但撇开那些令人伤心的悲剧去看里面的每个人、每个风景、每个生活片断,去看端午赛龙舟,你会惊异地发现,沈从文先生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多么美丽的世外桃源。

作者简介

   

沈从文

生于1902年12月28日,原名沈岳焕,乳名茂林,字崇文,笔名休芸芸、甲辰、上官碧、璇若等,湖南凤凰县人,中国著名作家、历史文物研究者。14岁时,他投身行伍,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。1931年至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,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,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,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,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,著有《中国古代服饰研究》。1988年5月10日病逝于北京,享年86岁。    
内容梗概    

该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,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,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;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,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。由于《边城》的美学艺术,《边城》这部小说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。



书名:

楚辞选



作者:

陆侃如      
推荐理由    

屈原被人铭记是因为他的精神,他的所有的精神都体现在他的不休的作品里。《楚辞》是中国古典文学经典名著之一,人们常常把将其与《诗经》并称为“诗骚”或“风骚”,是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源头之一。

作者简介

   

陆侃如

原名侃,又名雪成,字衍庐,笔名小璧,祖籍江苏太仓,1903年11月26日出生于江苏海门的一个爱国士绅家庭,著名学者。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。1924年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,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专攻中国古典文学。研究院毕业后,在上海中国公学任教授,并在复旦大学、暨南大学兼职。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,著述甚丰。

内容梗概    

本书精选《楚辞》最重要也是最有代表性的六个篇章,即屈原的《九歌》《天问》《离骚》《九章》《招魂》和宋玉的《九辩》,先予注释,然后以现代韵文翻译。注释简明扼要,有助于读者准确地理解原诗,译文力避奥涩,行文生动流畅,很好地传达了古典诗篇的韵味,是一本很适合现代读者了解楚辞的读本。



书名:

雅舍谈吃



作者:

梁实秋

推荐理由    

梁实秋在散文集《雅舍谈吃》中,不仅描写了各种珍馐,即便是菠菜、茄子之类的家常小菜,也写得有色有味。谈及端午,作为“吃货”的梁实秋更是直接把它定义成了“粽子节”。沿街卖的粽子,包得又小又俏,有加枣的,摆在盘子里齐整可爱。

作者简介

   

梁实秋

原名梁治华,字实秋,笔名子佳、秋郎、程淑等,浙江杭州人,1903年1月6日出生于北京,中国著名的现当代散文家、学者、文学批评家、翻译家,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。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。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,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。1923年8月赴美留学,取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。1926年回国后,先后任教于国立东南大学、国立青岛大学,并任外文系主任。1949年到台湾,任台湾师范学院英语系教授。1987年11月3日病逝于台北,享年84岁。

内容梗概    

《雅舍谈吃》是梁实秋先生一生在饮食文化方面才华的集中展示。初版收录文章57篇,每篇都以一种食物的名称为题目,篇篇精致,充满闲情逸趣,读来常常口齿生津,馋涎欲滴。“馋,则着重在食物的质,最需要满足的是品味。馋,基于生理要求,也可以发展成为近于艺术的趣味。


书名:

端午的鸭蛋



作者:

汪曾祺

推荐理由    

汪曾祺在文中回忆了他小时候过端午的情形,家乡的端午,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。系百索子。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,系在手腕上。丝线是掉色的,洗脸时沾了水,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。做香角子。丝线缠成小粽子,里头装了香面,一个一个串起来,挂在帐钩上。

作者简介

   

汪曾祺

江苏高邮人,中国当代作家、散文家、戏剧家、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。被誉为“抒情的人道主义者,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,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。”1935年秋,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菁中学读高中。1939年夏,从上海经香港、越南到昆明,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。1950年,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《北京文艺》编辑。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,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。1997年5月16日上午10点30分因病医治无效去世,享年77岁。

内容梗概    

《端午的鸭蛋》是当代作家汪曾祺于198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。文章记叙了作者家乡端午节的一些风俗,着重介绍了家乡咸鸭蛋的特色,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念,表达出了对儿时生活以及童真童趣的怀想,对故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。全文布局清晰,各情节环环相扣,一丝不乱,语言闲适自由,趣味盎然,充满生活情趣。



书名:

粽子的乡愁



作者:

琦君

推荐理由    

书中随处可见作者真挚热烈的感情,有对故乡山水和童年生活诗一样的回忆,有对父母师长挚友深沉的怀念,有对在台湾生活的叙写,也有对客居异国的观感。其中,怀乡思亲的散文尤其动人。故乡的山水、故乡的亲友,都是琦君追忆的对象。她以真善美的视角,将这些回忆当成洗涤心灵的巡礼,把满腔思念、一片至情,熔铸到每一篇作品之中。

作者简介

   

琦君

原名潘希真,浙江温州市瓯海区人。当代台湾女作家、散文家。 从小在温州、杭州两地学习生活,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,师从词学家夏承焘。1949年赴台湾。曾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、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。 有散文集、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40余本。    
内容梗概    

本书收录了台湾散文大家琦君代表性的散文作品,其中饱含了童年记忆、母女之情、友伴之谊。琦君笔致细腻柔婉,善于精心筛选出典型的生活细节,捕捉人物心理活动的微妙之处,从而见出人性的深度。